蘇裕斌博士

「從事金融業的人,只懂得賺錢,根本不會參加任何慈善活動,遑論對社會有所貢獻!」這是不是你對金融從業員的刻板形象?也許,你覺得金融行業與慈善活動是南轅北轍。然而,蘇裕斌博士卻告訴你一個不一樣的故事。

創造30年 豐富金融業經驗
蘇裕斌博士,現時任職第一亞洲商人金銀業有限公司行政總裁,及香港金銀業貿易場候補理監事等要職,自80年代起從事金融業,涉獵貴金屬、外匯及商品期貨等範疇,擴展香港、內地、台灣及柬埔寨等地區業務,至今已擁有30年豐富經驗。毫無疑問,蘇博士憑著堅毅意志、精準決策,創造了個人事業成就。而除了事業以外,蘇博士的社會貢獻亦舉足輕重。
女兒在聖雅各福群會

「那些婆婆抱著我的囡囡,好像孫女一樣。我覺得這件事很有意思。(幫助他人)不一定是物質,也可以是心靈安慰,令老人家當下感到愉快。」蘇博士娓娓道來,回憶一次到聖雅各福群會,向老人家派發慰問包的經歷。

這次服務令他有深刻感受,除了可以施予給有需要的人外,對方也給予自己機會反思。而這次蘇博士更看到了女兒的懂性。「當晚我女兒說要快點探望爺爺嫲嫲……對子女來說,這是一個很好的體驗。」蘇博士認為,他慶幸自己有能力幫人,在人生來說是一種成就,長大後才明白,你擁有得多,才有能力施予給別人。原來這種志向,由蘇博士小時候已經萌芽了。

第一屆禁毒常務委員會
蘇博士憶述,人生第一次感受到做義工的意義很大,是他在70年代初中時參與了第一屆禁毒常務委員會青年義工團成員。當年這是新成立的組織,在區議員的帶領下,他們前往戒毒營,探望戒毒人士,協助他們重新投入社會。「當時我想做義工,但癮君子聽起來上牽涉罪惡,有點害怕。」在沒有前人的經驗帶領下,少年蘇博士勇於嘗試,完整地籌辦委員會的工作,第一次參與了正式的慈善組織。心志猶如種子般,在日後茁壯成長。
創夢隊 不只出錢 也要出力
蘇博士一方面勇闖金融業,一方面履行慈善服務。而他對選擇服務,有一份執著。蘇博士避免只需要捐獻的項目,因為「不知道對方會否收到(捐款),也不知道安排如何」,故此,他希望一起參與服務。這是除了金錢以外,還要付出的汗水。所以,蘇博士與志同道合的朋友積極參與「創夢隊」,前往湖南山區支持創建新校舍的行動
21枝珍寶珠

湖南山區的舊校舍,是由泥石堆砌而成,遇上風雨便有倒塌危險。而經校長和村民捐出土地,新校舍才有平地,獲得眾多熱心人士捐贈的資金,才能繼續興建更高的樓層。那是一磚一瓦的興建起來,是經歷漫長時間一分一毫籌募而來。

蘇博士眉帶笑意,憶述當晚他們在操場吃農村飯,天氣很熱,忽然有位可愛小孩抱著一枝可樂經過。此正合蘇博士心意,上前著小孩帶他去買。小孩興高采列地牽著蘇博士的手,途經學生的農舍,頃刻間有2個、4個、8個……竟有了22個小孩跟著他們,一起到小賣店去。

蘇博士買了可樂,也選購一些日用品時,瞥見小孩子眼睛發光地望著一筒大大的珍寶珠。蘇博士問他們是否想吃,小孩子隨即示好。於是他們每個都有一枝珍寶珠,而老闆只收了21枝的錢。蘇博士有點驚訝,著店員數清楚,店員卻說這是沒錯的。

原來,剛才帶蘇博士去小賣店的可愛小孩說,今天做得好功課,父母讚賞他,送他一枝珍寶珠,一直藏在口袋裡面,不貪多一枝。此刻蘇博士眼泛淚光,慨嘆:「城市的小朋友,擁有非常豐富的物質,可能不懂得珍惜。但在農村,物質生活不及城市,小朋友卻會這麼單純,不貪心,說我有了,就不要。這一點真的令我很感動。」

理想的世界
在金融業奮戰30多年的蘇博士,此時動了真情,擦去眼淚繼續分享,他對於理想世界的看法。他認為,在理想的世界裡,每個人能夠有基本溫飽,可以有公平的機會創造夢想,每個人的心靈是可以得到滿足。所以他希望,人類能學懂滿足、知足,讓「各人頭上一片天」,去創造自己事業成就、家庭幸福等,那就是一個屬於自己的天地。